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读完这几本书你就变美了 | 王守常教授

读完这几本书你就变美了 | 王守常教授

时间:2020-10-10 10:54:08

相关推荐

读完这几本书你就变美了 | 王守常教授

太湖大学堂·校长公益讲座

《中国文化的特质》

——王守常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国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等)

所以因为时间问题,没有把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更进一步地讲,但是总体的思想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所以如何从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里头,来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汲取思维方式的进化,我想一分为三这个概括非常准确。

请各位回去在百度上搜一下这个庞朴,搜一下一分为三。如果在当当网上,希望你们能够有这样的书来阅读。当然我说在当下的我们社会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但思考逻辑的根本方法,那我想还是张载这句话有其深刻道理的。

所以我再回到刚才那句话,“传统不是过去,传统就是当下”。我们每次对传统的回忆,和对传统的解释,和对传统的梳理,传统就成为我们当下前进的一个动力。所以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这两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所以还是要读书明理,我们顺便在这里推荐几部重要的书,请大家回去要注意,能够阅读。

第一个,还是很简单的书,就是《论语注释》,这个就是我们说的杨伯峻先生写的,这个是山字旁的峻,但这个书一定是中华书局的。其他的书,论语印的书很多,他这个注释是非常清清楚楚,每个字都有解释,然后每句话都有白话文的解释,所以你不能说看不懂,解释得非常清楚。

如果你把杨伯峻的《论语注释》读清楚了,那么你读南先生的这个《论语别裁》,你就会觉得可能杨伯峻先生解释的这个东西有它在学术上的意义,而南先生的这个《论语别裁》有南先生生命的体验的意义,你就会两本都读得很清楚。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论语注释》以外呢?它还有书叫《孟子注释》,这两本书一样,都是杨伯峻先生写的。孟子这个学者在中国思想史里头有非常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意义,那这个意义就是在朱熹毕生作的《四书集注》里头。在孟子注释的前面加上了一段话说,当你读孟子的书里头,你会体会孟子的这种英气。用我们今天的俗话说,这个孟子就是一个大愤青,对着皇帝讨论问题,到了第三句就开始批判皇帝了,你读书就会读出这样的概念。

所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里面的,所谓“以德抗位”的概念,和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的这样的一个自我的认定,其实孟子书里处处都会有这样一个概念。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所谓儒家,就是一个保守主义,儒家就是在维护帝制封建的统治,那完全不是这个概念。

那除了这以外,还有《老子今注今译》和《庄子今注今译》,这也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但是这个人叫陈鼓英,原来是台湾学者,现在从台湾回到我们北大,是我们北大的讲座教授,这两本书注释得非常的好。因为我们今天没有时间把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作个介绍,这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家。

那么剩下的就是刚才我提到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部书原来是一个英文版的,后来翻译成中文,最近又出来一个中文本,可以看最后这个,这个是赵复三翻译的《中国哲学简史》,这个版本,我们说这个版本是涂又光版,这个翻译得也好,但是这个(指赵复三)翻译得更清楚,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还有一个我们哲学系的张岱年,写了一部书叫《中国哲学大纲》,张先生九十五岁,可是这本书写的时候他才二十六岁。如果这本书大家看了没人超过他,他就把中国哲学史的各种概念做了一个解释。

各位在座的,读中国哲学史有哪些东西概念不清楚,这个可以当工具书来看。所以这一期我们大致的推荐就是这四本书。当然还有很多的书不错,如果这几本书大家能够用心地阅读一遍,我想就是符合中国哲学的概念。中国哲学是变化气质之学,所以我们的美女也好,帅男也好,就不用做手术了,读完这几本书你就变美了。

太湖大学堂·校长公益讲座,第一讲-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中国文化的特质》已更新完毕。往期文章请点击下方链接。

敬请期待:第二讲-中国文化书院苑天舒老师《管子启示录》

关注“老古书屋”,太湖大学堂·校长公益讲座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特质》系列

(一)“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二)为什么要文化自信?

(三)中华民族向外来民族学习同时

(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五)传统不是过去,传统就在当下

(六)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七)中国与华夏不仅仅是地理概念

(八)所有外来文化在中国

(九)礼之用,和为贵

(十)重建文化自信

(十一)回到传统但不要局限于传统

(十二)"仁者寿"和“以德延年”

(十三)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

(十四)《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

(十五)“仁者寿”的含义

(十六)传统跟现代不能分开

(十七)“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误读?

(十八)理论批判和政治批判

(十九)鲁迅说中国文化就是“吃人”

(二十)“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即是天理”

(二十一)以同情和敬意阅读传统文化

(二十二)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二十三)外面是儒家的,里面还是法家的

(二十四)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分为三

(二十五)叩其两端而执中

(二十六)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