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研学复盘|研学旅行运用PBL项目式教学的设计

研学复盘|研学旅行运用PBL项目式教学的设计

时间:2024-06-25 06:37:40

相关推荐

研学复盘|研学旅行运用PBL项目式教学的设计

导读

5月14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第36期线上研学旅行公益培训宣讲如期开播,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特邀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者学会(FEEUK)国际研究员张静老师分享了“研学旅行中运用PBL项目式教学的设计”的课题。

张静老师首先分析了什么是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怎样做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不能没有活动,但有了活动未必能够成为课程。构成课程的必要条件是在活动中融入课程要素,要素的缺失一定会削弱课程效果。老师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模式进行干预,来发展学生的技能。没有课堂和结构化的学习,研学就成了“自由旅游”了。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一致性建构。

一致性建构三步曲:预设目标、资源和方法、评价。

预设目标是指: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应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

资源和方法是指:在哪儿?资源?怎么做?

评价是指:评价前面的目标实现得如何?

接着,张静老师具体分析了一致性建构的三步曲。

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新课标设定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无论我们怎样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都不能忽视一点:围绕主体来设计目标。同时,我们要运用Blooms Taxonomy (布鲁姆分类学)分阶段分析设计我们的目标。

以气象研学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六阶段开展研学。

1. 参观气象局,听专业人员讲解气候变化的成因和特点,写一篇游记;

2. 解释雷电、暴雨、大雾等气象灾害的成因;

3. 使用百叶箱、温度表、地表温度传感器、湿度计、雨量筒、风向标、避雷针等气象观测设备观测和记录本地区三个月/半年来/一年来的天气变化;

4. 分析观测记录,画出图表,总结出本地区天气变化的规律;

5. 根据总结出来的规律,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走势,并与气象部门的预测以及真实天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比结果。

6. 将上述探究活动写成小论文、用PPT展示、做成小视频向公众进行展示。

资源和方法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资源和方法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 项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2. 身边可利用资源;

3. 对学生的支持(脚手架)。

同样以气象研学为例,首先,分析项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学生对什么样的天气比较熟悉?本地区是否经常出现极端天气?

班上有没有学生有在不同气候地区生活或旅游的经验,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

你如何利用这个项目建立学生对世界的直接日常体验?

接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可利用的资源:

你所在地区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有什么样的天气?

哪些天气现象或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风、湿度、热指数等。

能否请来当地气象学家给学生讲课和讨论?

哪些人可以请来与学生分享天气变化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有哪些工具和资源(如温度计、水桶、尺子、测风仪)可帮助学生收集数据和观察天气?

学生分析数据和绘制图表时可以利用哪些技术工具?

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哪里、向谁进行展示?

第三,对学生的支持,就好比“产妇和助产士”的关系,学生才是主体人物“产妇”,老师要起到的是“助产士”的作用,帮助、引导学生产出知识、能力等。

张静老师讲解了杰罗姆·布鲁纳的“脚手架”理论。

第一步,打基础。

学生/学习者尝试新鲜事物的时候觉得安全,知道有支撑,不会摔倒。

教师: 设计互动性强,有效(与学生非常相关)和可调整的脚手架来支持和帮助学生学习。

第二步,过程。

学生/学习者逐步掌握更多的技能,扎实稳固的地基将能够加强学生理论和学习体系的建设。

教师: 要预估和预测三件事 --- 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沮丧情绪,失去兴趣。

第三步,放手。

特别定制的脚手架是暂时的,随着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学习,脚手架将被慢慢移除。

教师:要逐渐将学习的自主权移交给学生。

张静老师在讲解时,还强调,我们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要注重“问题分拆与整合解决方案”,可以运用曼陀罗思考法一步一步进行拆解。

拆解问题的能力,实践这些解决方案所需技能的能力,以及对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机遇的洞察力,这些对于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研学旅行的评价

研学旅行评价现状

(此部分内容来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张珊珊博士)

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新样态,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具体表现为:

1. 评价方式单一:结果多用分数、等级等量化方式;内容以研究报告、征文、摄影等呈现,较难导向学生深层次的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反馈与激励;

2. 重结果评价:关注结果,忽视学生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3. 发展性评价不够: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忽视学生个体发展评价。

如何进行研学旅行的评价?

(此部分内容来源:郭元祥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评价理念:四基评价,即基于证据、基于表现、基于案例、基于数据;

评价维度:合作能力、生存能力、观察探究能力、社会参与能力、文化理解与创新意识;

评价方式:搜集表现性证据、研学表现及时评价、研学旅行成果评价、研学过程参与性评价、思想意识与品德表现评价。

课程最后,张静老师讲到,我们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驱动性问题,可以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入手,这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很好的切入口。也提出了反思:我学到了什么,我是否受到启发,我下一步准备做什么?

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特邀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者学会(FEEUK)国际研究员张静老师的线上课程讲授暂时告一段落,研学旅行运用PBL项目式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学员们有什么问题或者课程展示可以与研学旅行交流中心的助教老师联系,我们会安排答疑。

直播预告

5月19日 20:00-21:00

王春雷 老师将为我们带来:

“STEM课程在研学旅行中的实施及评价体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