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湖南铁道职院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全能型”大国工匠

湖南铁道职院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全能型”大国工匠

时间:2023-02-07 06:46:00

相关推荐

湖南铁道职院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全能型”大国工匠

新方略·新力量——湖南职教观察之湖南职教宣传周系列报道

三湘都市报通讯员 徐敏 记者 刘镇东 黄京

这是一座依铁路而生、伴高铁成长的学府。从1951年的株洲铁路工厂技工学校起步,到1979年升格为中专,2000年升格为高职院校,成立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教集团,牵头组建全国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为湖南乃至全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全国唯一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办学的高职院校,累计培养了8.5万余名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同时学校还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多年来学校深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致力于培养“能制造、会驾驶、善维修、懂管理”的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工匠型人才,精准服务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近日,借湖南职教宣传周之际,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进湖南铁道职院,探索其背后的秘密。

探索校企共建,演绎“同频共振”

湖南铁道职院地处湖南株洲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拥有脱胎中车、毗邻中车的天然优势,积淀了服务轨道交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雄厚实力和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融入到轨道交通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构建了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运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3大专业集群,开办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城轨车辆、动车组检修技术等高职专业(方向)34个,形成覆盖高铁、普铁、地铁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运用、管理与维护产业链的专业体系,目前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000余人。

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实训基地。学校在积极探索校企共建的征程中,通过健全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演绎“同频共振”的独特风采。学校引进中车株机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索建国、全国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樊运新等10多名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训教学工作。聘请100余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了多个由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校外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

12月27日,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院士工作站和谢光明、文照辉、李云钢等12位技能(技术)大师工作室,同步在学校落户,校企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师资培训基地、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也举行揭牌仪式。12月24日,由学校和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等7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与此同时,学校还与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27家地铁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实训、实习项目的研发,探索共建“校中站”“站中校”。近五年,共建共享型校内实训室36个,新建长沙南站等4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拥有轨道牵引等8大实训中心,共140个实训车间(室),主体专业的学生100%在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全国3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为学校捐赠或援助包括SS6B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装置在内的价值1亿多元的教学装备、仪器和机车。学校牵头开发国家专业教学标准3个、与国企合作开发1+X证书标准2个、与企业共建课程200多门,有效推动了轨道交通企业产品升级和产教融通。

深化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培养”

高铁驰骋,离不开一个类似“心脏”的核心器件——牵引变流器。中车株洲所旗下的时代电气,是我国唯一全面掌握这种变流器全套技术的高新企业。学校将人才培养嵌入到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制造产业领先核心技术的源头,根据时代电气产线升级与生产需要,组建三个学徒制订单班。120名学员全过程参与该核心器件生产线的设计、建厂、设备安装调试、产品试制、正式投产全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就逐步成长为一合格的技术工人,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其中的优秀代表刘少杰被中国中车集团授予“高铁工匠”荣誉称号。

90后小伙熊凯,是宁波地铁在筹建之初就从学校预订的40名地铁检修员工之一。短短5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地铁检修员,历经检修工班长、检修工程师、技术标兵、地铁匠人、宁波市首席工人,走进宁波市劳动模范的榜单。

4月29日,长沙市首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驾驶首发列车的女司机匡丽平,就是来自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而且,长沙地铁运营公司目前4位乘务车间主任中,有3位毕业于学校,19位司机队长中,包括匡丽平这位唯一的女队长在内,有15位毕业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可以说,有轨道通过的城市就有我们的毕业生,中车的装备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学校校长方小斌自豪地说。

近年来,学校积极深化产教融合,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为行业的发展进行精准“定制”,使得一大批具备“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四大核心“特质”,“能制造、会驾驶、懂维修”的轨道行业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学校“厚基础、重复合、强素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据了解,近几年来,该校合作开办“全订单”“半订单”形式的班级达148个,订单学生达6000余人,“订单培养”学生覆盖率比例达74%。近3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00余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赛项一等奖第一名,和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捷安杯”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全国总决赛2个一等奖。

推进“一带一路”,培育工匠人才

自主创新,成为产业链重要环节。学校生产性创新基地与中车合作,实现轨道牵引机车部件研制、开发、生产,成为中国中车产品链中重要一环,自主研发了机车门锁等一系列实用新型机车产品,部分产品随主机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近3年,校企联合申报、承接省、市及企业项目85项;为行业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革新45项;联合开发新产品16项,其中,9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国内领先、1项填补电力机车配件空白。

学校作为全国“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开办了铁道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先后与俄罗斯、德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地区)的30个教育机构、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培训、学生实习、课程联合开发、学生联合培养、产品联合开发等数十项合作。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开办了铁道机车等专业,培养350人服务莫斯科-喀山高铁。与泰国兰实大学、中南大学联合为中车装备运用企业培养尼日利亚本土人才58名。教师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蒙内铁路、亚吉铁路、拉卡铁路培养轨道交通本土员工400多人次,服务“一带一路”本土化。学校牵头建设的应用电子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已向肯尼亚等23个“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学校目前正与中国中车集团合作建立海外分校,合作开发国际教学标准,为中车海外基地培养更多本土化人才。

学校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均达77%以上,轨道交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超过95%。毕业生起薪高于全国示范校平均水平1000元以上。近两年,获省级及以上职业能力竞赛奖项103项,如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赛项一等奖第一名,获第十一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成长为中国中车“高铁工匠”、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及全国、全路技术能手达112人。

[责编:杨斯涵]

[来源:三湘都市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