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惟贤长老:深奥的唯识学如何指导修行?

惟贤长老:深奥的唯识学如何指导修行?

时间:2020-02-18 06:11:58

相关推荐

惟贤长老:深奥的唯识学如何指导修行?

点击上面关注学佛在线网

弘扬佛法,与您同行!《学佛在线网》微信公众平台每日发布学佛知识,传播正知正见,劝发菩提道心,推行大乘教义,实践慈悲精神!敬请关注!敬请分享!

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传承者惟贤长老(1920-),中国当代着名高僧、原中国佛教协会谘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1980-住持重庆慈云寺,为民国云岩法师重建恢复慈云寺后第六任方丈,禅宗临济正宗第45代(密云圆悟下第15代)传人;忠实传承、弘扬、践行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旗手;爱国爱教的典范;僧俗两界的楷模。5月举行盛大法会,将法席、丈席传付与亲自选定的接任弟子正澄法师后退隐。

1从唯识角度解释修行佛最初说法,从讲“四谛十二因缘”开始,这时主要是讲业感缘起,十二因缘,说明众生怎样流转世间,怎样出离世间。流转世间,无非是由于业。业呢就是由于烦恼、无明,无明烦恼生起,造业是由于什么呢?心!唯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三界唯心”就是指三界的业报,业、报都离不开心,唯心所造。“万法唯识”指认识一切世间的现象,离不开内心的分别,“识”就是分别的意思。“能分别”是心的作用,“所分别”也是由心观察对象的作用。在唯识学上,就是识体生起“见分”和“相分”,“见分”就是能观察、能认识,“相分”就是所认识,“相分”里面有“疏相分”、“亲相分”,“疏相分”就是根身山河大地,“亲相分”就是自己的“识”变现的影像。直接了解这个影像,我们缘的是影像,不是直接对外。“见分”缘“相分”,而“见分”与“相分”都离不开心。色不离识,相不离见(相分不离见分)。也就是说境是由识所变,你要认识它,有能认识的“见分”,有所认识的“相分”,而“相”不离“见”,“见”不离“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说明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贯穿于整个唯识的理论。

佛教不管是南传还是北传,中心思想讲“唯心因果”,从南传的“业感缘起”到北传的“性空缘起”、“真如缘起”、“赖耶缘起”,这一切缘起都离不开心。一般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说明“身口意”三业以“意”业为主,意业发动身语二业,所以修行人就要自净其意。

2树立缘起正见八正道里边第一个就是正见,这就要从缘起论来看问题,一切法无非因缘生法。一个法的现象,它的生起有主因,即种子,条件是助缘,然后才产生果。不管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生现象莫不如此,没有哪个现象不是这样产生的。同时,一切法既是随缘变化的,又是互相依存的。了解这个法是变化的,没有主宰,一方面可以止恶行善;另一方面对他人及众生就能够平等尊重;第三就可以破除我执、法执,进入空性。所以了解缘起就必然可以知晓性空,契证性空就可以洞察缘起,这就是中道,藏传佛教叫中观见。《思益梵天所问经》讲: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性。若知法实相,是则知空相,若能知空相,则为见导师。“若能知空相,则为见导师”,能够知晓空相,就能见到如来,这个意义广大、深远。3对因果有正信我们佛家的道德就是以因果为指导思想。万事万物,不管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生现象,一切一切都离不开因果法则。有此因就有此果,有彼因就有彼果;无此因就无此果。佛陀说:“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佛陀最初说法就说因缘生法:一切万物、一切事相没有因、没有缘起,就没有果。你不能否定因果法则。万物是相对的,有善就有恶;有无明就有明慧;有有漏,有无漏;有清净,有染污。性质不同,有什么性质的因就有什么性质的果。那是肯定了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善受福,作恶遭殃。这个在法相唯识上讲,有六因、四缘、五果。从三世流转来讲,有十二因缘,讲得很微细。在佛教经典里讲到人生现象、社会现象有这样几句话:“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作后受,不作不受。”这是因果规律,你自己造了,你自己就要受,大家造了,大家就要受。你先造了这个因,时间成熟了你就要受这个果。不管什么时间,或者短,或者长;或者今生,或者来世,你总要受了才了事,没有谁逃脱了的。你不作就不受,你不造因就不会有后果。“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作后受,不作不受”,这就是个定律。因此,学佛人能够处处起心动念都以因果法则警戒自己、规范自己。如果他连妄念都不敢起,他还敢做坏事吗?在佛法上讲,起个妄念都叫做“业”,叫“意业”嘛。来源:平常心语

开启智慧|启迪道心

微信ID:hbxuefo

长按二维码关注学佛在线网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学佛文章点击【阅读原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