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续命汤 治错综复杂的疑难病症 古今录验续命汤

​续命汤 治错综复杂的疑难病症 古今录验续命汤

时间:2024-03-26 23:06:54

相关推荐

​续命汤 治错综复杂的疑难病症 古今录验续命汤

​续命汤,治错综复杂的疑难病症

该方方歌编辑为:续命汤方能续命,风痱身散难转动;干姜人参大青龙,当归川芎九味并(注:方中无生姜大枣)。

浅论《古今录验》续命汤的疗效及临床应用

《古今录验》续命汤见《金匮要略》,原书云:“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有的病例获得不可思议的优良疗效,深感仲景制方之奥妙。《绛雪园古方选注》对该方评注云:“续命者有却病延年之功”。今将多年运用该方点滴收获试作肤浅论述如下:

方药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干姜、当归、甘草各9克、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

方义浅论:

本方是大青龙汤中

生姜改为干姜,去大枣,

加党参、当归、川芎组合而成。

大青龙汤为表里双解之重剂,并有清热除烦之功,是在麻黄汤原方中加重麻黄用量,再加石膏清肺热,以利胸中阳气运转,解除心烦躁扰,加生姜、大枣调津养液,解表邪而和胃气。

“仲景于表剂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则知麻黄证之发热,热全在表,大青龙汤之烦躁兼肌里矣。初病太阳即用石膏者,以其辛能解肌热,寒能清胃火,甘能生津液,是预保阳明存津液之先着也”(《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仲景为了治疗各种不同的寒热错杂症,提高对复杂病、疑难危重病的疗效,创制许多适合病情的攻补药、寒热药齐用的方子。攻补兼施、寒热并调是仲景治疗杂病独具匠心的特点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在正气衰退时,邪气才会乘虚而入,因而产生疾病。

内伤杂病,往往病程迁延,每多虚实夹杂,如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水湿、痰饮、瘀血等实邪结聚,耗伤气血,或脾胃升降失职,化源不充,气血不足,则由实而致虚;若脏腑功能衰弱,气化不及,水湿、痰饮、瘀血等亦可因之而内停,则由虚而致实。

对于虚实夹杂之证,自当攻补寒温并用,本方之所以能够治中风痱获得卓越良效,正如尤在泾所说:“痱者废也,精神不持,筋骨不用,非特邪气之扰,亦真气之衰也。麻黄桂枝所以散邪,人参、当归所以养正,石膏合杏仁,助散邪之力,甘草合干姜,为复气之需,乃攻补兼行法也”(《金匮要略心典》)。

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亦有精辟的论证:“此为治中风之主方。中风有虚有实,虚者自饮食房劳七情感之,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治法不可稍误,今言中风痱,是荣卫之实邪也。主以此方者取其祛风走表,安内攘外,旋转上下也。方中麻黄、桂枝、干姜、杏仁、石膏、甘草以发其肌表之风邪,兼理其内蕴之热,又以当归和血,人参益气,川芎行血散风,领麻黄石膏等药,穿筋骨,通经络,调荣卫,达肌表之邪,使从内达外,驱邪开痱,无有不利。称续命汤,用意良深。其可兼治咳逆上气,面目浮肿者,亦疏解肺经之意也”。

大小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两方均有表里双解的作用,大青龙汤主治表寒外束,里有郁热。小青龙汤主治外有寒邪,内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即兼有热象,出现烦躁者;

《古今录验》续命汤兼有大小青龙、越婢,桂枝二越婢一诸汤之证外,特别能对待寒热错杂、虚实宜见、阴阳紊乱等错综复杂的疑难病证。

仲景在《内经》的思想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杰出地发展了六经辨证于临床,巧妙地运用攻补兼施,寒热并用的治则,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境地。

《诸病源侯论·风偏枯候》谓:“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容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血气凝涩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

《素问·调经论》说:“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古今录验》续命汤符合这一气血治法。

今引验案二则,以佐证该方疗效:“桔川书影云:某氏之室,得外感,表证解后,右脚拘急肿痛,不能起步,脉浮数。与余诊曰:热虽解而脉浮数,此邪气下注,筋脉不能流通也,与《金匮》续命汤,四五日而愈。汤本氏云:余每以续命汤治前证及历节风,越婢汤之证而兼血虚者,又用于后世五积散之证,皆有速效,古方之妙,不可轻视。”

又云:“北条氏,年七十余,平日肩背强急,时觉臂痛,一日,右肩强急甚,方令按摩生疗之,忽言语蹇涩,右身不遂,惊而迎医,服药四五日,自若也。余诊之,腹候快和,饮食如故,他无所苦,但右脉洪盛耳,与《金匮》续命汤,四五日而言语滑,偏枯少差,脉不偏胜,得以杖而起步矣。”(《金匮要略今释》)。

临床治验:

1.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

庞xx,男,40岁,工人。

患痹证五年,证见手足小关节红肿灼热,疼痛难忍,手如鸡爪,不能伸张,双下肢亦疼痛,膝、踝关节红肿灼热,活动受阻,发热恶寒。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血沉90毫米/小时,抗链球菌溶血素“0”偏高,曾用过多种抗菌素、激素等治疗,未能控制。

初诊:(1964年7月18日)症如上述外,见身重强直,转侧维艰,口干烦渴,大便结,发热,舌质红,苔薄白,亦请中医治疗,服过桂枝芍药知母汤,蠲痹汤等,症状仍如故。

笔者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剂量同上)加蜈蚣2条,全蝎3克,服二剂后热退,恐再反复,嘱连续服至七剂,手指能伸开如常人,红肿消退,行动自若,血沉、抗“0”均正常。再拟独活寄生汤小剂量缓服以巩固之。

按:《素问·痹论》指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

本例气血瘀阻,寒湿稽留经脉,寒主收引,致使气滞而血凝,以致手如鸡爪不能伸张;湿性粘滞,故身重强直,转侧维艰,符合《内经》病机;又因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寒热交错,治当养血祛瘀,驱邪开痱,加全蝎、蜈蚣者取其窜筋透骨,蠲痹通络,获得显效。

2.口眼㖞斜(面神经麻痹)

王xx,女,29岁,职工。

产后未满月,时值冬令,冰冻严寒,不慎寒风侵袭,发生口眼㖞斜。右侧颜面麻木,人中平坦,口角歪垂,张口不便,含水漱口不能鼓腮,水不能控制淌出,并流涎,右眼不能闭合,眼泪汪汪浸出,看物模糊,曾多方求治,未能痊愈,十分苦恼,已达半年之久。

初诊:(1965年105日)症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口眼㖞斜明显。

主诉:近一周来,曾发高热,体温40℃,经治疗,现尚余热未尽,恶冷,右脸部麻木又感到加重,小孩尚在哺乳,饮食减少,乳汁不足。舌苔干白,舌质边尖红,脉虚浮。即处予本方党参加至30克,玉竹30克。

复诊:(7月21日)上方服二剂,症状有所改善,惟自觉夜间咽干舌燥。不另更方,去干姜易白芍12克,当归加至15克,抄方带回原地。患者于65年12月因带小孩来诊,而见其口眼㖞斜已恢复正常,询之,续服原方三十余剂,未发生副作用,身体亦健康。

按:本例病程日久,又适产后患病,气阴耗伤,亦属寒热错杂之证,拟用本方养血活络,除湿祛风,党参倍增,加玉竹、干姜易白芍,扶正育阴,故服至三十余剂,圆满收功,未见其它副作用,深感仲景制方精当,严谨卓越,运用得宜,奏效迅捷,妙不可言。

3.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并支气管哮喘)

万xx,男,54岁,工人。

自幼患咳喘病,曾治疗停发多年,30岁又发作,每逢气候变化,喘咳复发,咳嗽频繁,经常憋气,继之复喘咳不止,张口抬肩,喉有痰鸣,咳嗽痰多风泡,时夹黄稠,并带血丝。冬天发病较剧,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气虚乏力。

初诊:(1964年1月3日)气候寒冷,室外冰凌成块。因感冒促使咳喘发作加剧,胸部紧闷,发热,口渴,舌苔薄白,中心兼黄,舌边尖赤,面色暗晦,脉细数,重按无力。证属痰饮内盛,肺气壅塞,邪郁化热,平素血虚气弱,虚实互见,法当宣肺透表,清热平喘,兼扶正和血,

予本方加天花粉12克,广百合30克。

复诊:(1月7日)服药三剂,热退,能平卧,咳喘减轻,在本方基础上增损健脾益气,调理而安。

按:本例病程长,病因多由外感而致发作,患者体质虚弱,治宣肺平喘,解表退热,扶正养血,标本同治。天花粉配党参名参花散,具有扶正定喘之功效;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痰中带血之症,最为相宜,俟咳喘缓解,佐以健脾益肾,以固其本。

www.

古今录验续命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方药:[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约16克)。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读方笔记之一:此方际上就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但这个方子是出自《古今录验续命汤》,时间比张促景写《伤寒杂病论》早,更比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的四物汤早,是仲景所收集的验方。因此,我们说续命汤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正确来说,应该是这个方包含着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原理。

读方笔记之二:胡希恕与李可有不同观点。胡老认为,这个药方难以治疗我们平时所说的中风病,在临床上治中风病要慎用这个方子。胡老说,古人将脑血管意外认为风邪中人,有待思考。胡老更说,这是古人的错误认识,临床脑血管意外或脑血栓形成,若真以被祛风药治之,万无一愈。但实战大家李可却认为这个方子治中风很好,并曾用此方加减治愈其本人所患的中风病。疗效是硬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可用此方治愈过中风病,就说明这个方子能治中风病。

读方笔记之三:确有效果。我的一个朋友,也曾用此方治疗他年近八十的姑姑和年近六十的表哥,也取得较好效果。也证明了这个方子的疗效。

读方笔记之四:病位在表,关键在通。近日读毛进军所著《经方心得》,有进一步感悟。毛进军认为,中风病的病位在表,病机就是8个字:营卫郁闭,络虚邪滞。病机的关键就是“不通”,因此,不论是外邪犯表,还是内伤出表,治疗上都要以表证为重点,就要用《古今录验》续命汤来治风为主,开泄表闭,透达营卫,祛风能络。

读方笔记之五:随证治之。以解表为重点治疗中风病,与六经辨证并不矛盾。表则解之,中半表里则和之,里则或温之或下之或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重点在表证,自然要用解表之法。

读方笔记之六:胡希恕与李可的治法,是在“通”的前提下的不同阶段治法。清代名医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卷二.中风》中说:“华岫云曰:凡

www.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